油水分离技术专题

新形势下民营环保企业将何去何从?

发稿时间:2020-06-18 来源:环保在线  作者:飞亚特环保/童工 [字体: ]

  回暖后行业迈向进阶之路:
  
  身处行业洗牌与国有资本的夹缝中,环保民企迎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。
  
  不确定性在于,近年来PPP模式不断纵深前行之际,环保业务随之酝酿出新风向:从重资产、重资本的产业特性也在逐渐向轻模式、轻能力发展;从投资、建设端转向投建运一体化阶段。更主要的突破口是在区域性、流域性生态环境综合集中治理,诚如环渤海综合治理、长江大保护、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等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正在开展,单个环保企业难以满足项目需求。
  
  这需要有大的资源配置能力,如资金调度能力、资源整合能力等,尤其在PPP项目中将着重强化企业融资能力、施工能力、政府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。明显的特征是,后者项目复杂程度更高,与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更多,项目投资额亦将几何式增长。而这,正是大型国企、央企的优势。
  
  面对转型升级与不断细分的环保产业,央企国企在资源整合及资金优势明显,根子正,很有钱,能干活。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市场的并购重组,市场经营主体逐渐发生聚合效应,形成了一批区域性、流域性的环境综合服务商。从2020年一季度环保项目招投标情况看,有28家央企中标,占央企总数的三分之一。截至目前,各省级地方国企平台公司已达24家。
  
  在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后,如何与环保民企携手发展是国资接下来的重要问题。能否真正融为一体,要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配性。通过与环保民企的合作,国企也可以补上自己在相应领域的缺口或强化自身的优势。对于民企而言,一方面加快融资进度降低融资成本,另一方面,国资背景也为环保企业的市场拓展带来便利。至于后续如何演变,还需观察国资入场后企业的整合情况。
  
  凛冬过后,整合、竞速、重构中走来的环保,正以“新面孔”淬炼而出。
  
  作为重资产和基建补短板的优选,环保曾被视作资本市场上最被看好的板块之一。即便如此,仍难挡过去两年里的萧瑟之势:随着“资管新规”和PPP清库等工作的实施,环保产业中此前由于早期大幅扩张导致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升高。这期间,借助资本力量大举扩张的环保民企,企业负债率普遍上扬的同时,也受到了资本“冷眼”。“断臂求生”似乎成了业界共识。
  
  进入2020年后,寻找有经济实力的国资“搭把手”态势仍在延续。据不完全统计,过去两年半里已有23家民营环保企业发生了控制权变更或者经营上的重大变化,更为普遍的是受让方均为国资。《2019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》显示,国企与民企的比例约为2:1,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民企仅有3家。前10强企业中,混合所有制企业占到半数,真正的民企仅剩1家。
  
  新格局下如何从容“答题”?
  
  随着国资大举入场,环保民企的机会在哪里?当前,新旧动能转换,环保产业“十四五”将有更大的投资潮流。有咨询机构预测,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.6%,2020年产值预计达10万亿。经过上半年的资金准备和与国企的磨合后,下半年的环保产业大概率进入建设期。
  
  “国资进来,可解决眼前的资金问题。能不能让民企基因在新的平台上发挥新价值,则是下一步思考的问题。”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说道。大整合与大洗牌的过程中,环保产业正在走向技术深耕期,也将会回归服务业的本质。按照环境商会的预判,运营管理能力与核心技术将成为环保下半场竞争的核心要素。
  
  “环保产业归根到底是技术服务型产业,既不是投资型产业也不是基建类产业。”在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看来,在专注工程技术复杂、要求灵活变动时,贡献超七成技术创新的民企决策机制灵活、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。从统计数据来看,目前技术类、设备类、解决方案类等技术型民营环保企业在环保领域占比达到90%以上。
  
  新一轮机遇在于,精耕细分领域的技术及效率板块的同时,与国资形成鲜明对比的环保民企,将定义为创新性企业迎来真正驱动力。亦如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所言,“资本雄厚的国企进入环保行业后,重点应该放在打造大平台,从而聚集更多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。”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,市场对民营企业要求更多的是提供解决方案、产品或服务。
  
  换言之,未来将主要由其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大型项目的投资主体,而民营企业则更适合轻资产模式。民营环保企业未来主要是通过核心的技术、产品和服务能力来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。毕竟,只有拥有自己的硬核之后,才能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在环保空间中拥有一席之地。
  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admin | 阅读: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
微信公众账号